拉面产业已成为青海省特色产业、地方支柱产业,成为了地方百姓跳出农门、走出山门、迈进城门、跨出国门的“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小康面、振兴面”。据统计,拉面店遍及全国337个城市,拉面店数量达35000家,从事拉面经营人员20万人,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国际贸易涉及国家68个。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青海拉面的成功秘诀在于不单打独斗,而是集全县之力推动青海拉面产业向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道路迈进。
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必不可少。为促进青海拉面产业的发展,近几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办法》,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拉面等特色劳务品牌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海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拉面产业发展的办法、意见和方案,从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
在此背景之下,化隆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更为聚焦的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比如,加快拉面特色小镇建设、建成拉面产业园,打造现代化“中央大厨房”,完善拉面大数据平台,推广化隆拉面旗舰店、培育品牌连锁店、化隆拉面品牌示范店。同时,着力培养拉面经营管理人才,促进拉面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慧拉面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化隆县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局长赵政告诉记者,“智慧拉面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基本囊括了化隆县拉面馆大部分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比如营业收入等,并且是实时动态更新。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精准定位到每一家拉面店的地址,还可以展示物料、库存、物流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店里的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的沟通,还会在平台上更新拉面产业的政策、贷款、新闻等。这些功能为后续产业园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智慧拉面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引进,便于拉面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更是为拉面人在银行申请贷款提供了信用依据,尤其是在外地开店的化隆拉面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地理环境、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金融机构与拉面从业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贷调查管理难、办理手续难等问题。据了解,化隆农商银行从2019年开始组织专业的拉面贷款营销小组,奔赴全国各大重点城市,对县域内“拉面经济”从业者进行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化隆农商银行信贷人员的足迹已踏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西安、成都等21座重点城市,累计上门发放拉面产业贷款近1亿元。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拉面店逐渐发展成为拉面企业,迈向了公司化运营和管理。随着拉面产业的发展壮大,青海拉面的品牌建设也提上了日程。赵政说:“大家经常看到兰州拉面,有所不知的是这就是青海拉面。我们需要把青海拉面的品牌打出去,走向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比如,拉面的粗细、品质,放几块肉,还有统一的品牌LOGO等。”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青海省培育了以“青海拉面”为统领,以“本穆青海牦牛拉面”“四千年喇家青海拉面”“大美西北青海拉面”“高原姑娘”等上百个子品牌组成的拉面产业品牌体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海拉面的市场影响力和行业美誉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北京配资炒股平台观点